学工思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寻访红色热土,致敬革命先辈——临床肿瘤学院研究生赴湖南长沙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活动圆满完成
秋末冬初,潇湘大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深入学习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内涵,传承红色革命基因,感悟先辈爱国主义情怀,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研究生党总支与研究生会共同组织学院师生一行15人奔赴湖南省长沙市,开展为期3天的“寻访红色热土,致敬革命先辈”主题实践教育。实践团由学院教育处国桓老师带队。
抵达长沙后,老师同学们直接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参观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展区陈列的文物展现出西汉早期长沙的繁华和强盛,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美轮美奂的T型帛画,千年不腐的辛追夫人以及其他出土的反映衣食住行天文医学等多面的帛画、丝织品、漆器和乐器等重点文物,令大家赞叹不已。实践团还参观了“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展区内陈列湖南古人的日常生活器具,让同学们直观了解湖南悠久的农耕文明成就,独特的湘楚文化和多元的民族习俗。近现代展区则主要体现湖南人“百折不挠的家国情怀”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各时期的湖南先贤为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迎着温暖的秋日阳光,15日上午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的橘子洲头,作为长沙地标性的建筑的毛泽东同志青年艺术雕像正矗立于此。毛主席在长沙求学期间曾与同学在此中流击水,畅谈人生,并写下气势豪迈的《沁园春.长沙》一词。瞻仰雕像,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毛主席当年指点江山,领导革命的豪情壮志。
接着,师生们一同到达“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湖南大学的前身。岳麓书院以培养人才和传播学术闻名于世,是读书人才交流聚集的地方,也是培养湖南人才的摇篮。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千年历程见证了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午饭后,实践团来到雷锋纪念馆参访。进入展览馆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雷锋同志手持公文包、大步前行的雕像,这是雷锋同志做通讯员时候的形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馆内随处可见雷锋同志生平事迹的记录。“党像慈母一样,哺育我长大成人;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从《雷锋日记》中,从《雷锋七问》中,从雷锋同志一生的经历中,实践团队员们所感受到的,是党和国家建立新中国之后带给广大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更是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爱国爱党的强烈民族主义精神。
16日上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实践团一行来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家乡——韶山。在毛泽东铜像广场上,红旗飘扬,游人如织,全体成员在广场上静穆肃立,向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庄重地向伟人三鞠躬,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无限敬意和深切怀念,并在毛主席铜像旁边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接着,实践团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和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在故居里,仿佛看到了那个下雨天先帮毛四阿婆收稻谷再收自己家稻谷的少年毛泽东,也仿佛看到了那个离家求学并立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17岁毛泽东。
在纪念馆里,同学们全面学习了毛主席一生的丰功伟绩和伟大思想。“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缔造者之一,他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领导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
16日下午,师生们到了与韶山相隔约150公里的杨开慧故居和杨开慧纪念馆。这里是杨开慧同志童年和少年时代成长以及后来从事革命工作的地方。杨开慧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爱人,也是他最亲密的战友,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在青年时代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立志救国救民的青年,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她伴随毛泽东东奔西走,尽心协助支持他开展革命工作,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她悉心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思念远行的亲人,坚持地下革命工作;在高墙铁窗的牢笼中,她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舍生取义,慨然赴死,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气节和牺牲精神。杨开慧烈士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29年,但她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通过此次实践学习,老师同学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共和国诞生前的革命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记忆。相信同学们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挥革命前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注入新的红色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