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思政
我院教师在北京大学第二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医科类)中获奖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才华、交流经验的平台,12月18日-19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北京大学第二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医科类)。我院VIP2科史幼梧老师荣获二等奖,放疗科石晨老师荣获三等奖。
赛场风采
史幼梧老师的参赛课程《林奇综合征》以知名电影《姥姥的外孙》片段引入课程内容,启发同学对肿瘤遗传规律的思考。引导学生以“遗传中心法则”为线索,从基因、蛋白质到细胞、人体四个维度分析林奇综合征的病因,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提出系统的筛查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各环节紧密结合临床,引导学生从临床问题开始思考,并结合所学过的相关学科知识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形成系统的临床思维。史老师与同学密切互动,引导同学们学习与掌握林奇综合征的相关知识,课堂气氛活跃,获得了现场评委及同学们的肯定。
石晨老师的参赛课程《伤痛的痕迹——瘢痕疙瘩》,结合“年轻女性穿耳洞后耳垂长瘢痕疙瘩”的病例,介绍了瘢痕疙瘩的定义、形成机制、病因、临床表现和主要治疗方法(手术联合术后放疗)。课程中,通过“针线缝合针织网”模拟瘢痕疙瘩形成的关键过程:胶原纤维过度合成;通过“不同光源照射距离”模拟瘢痕疙瘩术后放疗的照射深度,生动形象,帮助同学加强对课程难点和重点的理解及记忆。最后,以开篇病例的治疗疗效再次点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抚平”瘢痕疙瘩的痕迹,深入探究瘢痕疙瘩复杂且尚不明确的病因机制,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钻研精神。
赛后感言
史幼梧老师说:很荣幸参加第二十四届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从教研室比赛到院级比赛,再到校级比赛,一路走来,科室同事及医院领导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通过备战青教赛,我成长许多,不仅提高了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教学的魅力与意义。希望肿瘤医院未来蒸蒸日上,有更多青年教师在广阔的教学舞台上发光发热、展示才华。
石晨老师说:很荣幸能参加第二十四届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自我成长的机会。在准备比赛4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得到了医院领导的支持与鼓励,得到了老师和同事的关心与帮助,感激之情难以言表。通过这次锻炼,我加深了对教学意义的理解,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结合临床实践,帮助更多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此次比赛是对我院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检阅,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交流和展示的良好平台,我院将继续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契机,进一步的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教学情怀,全面加强我院教师队伍建设。
文字:国桓、史幼梧、石晨
图片:北大医学部
排版:国桓
审核:国桓、陈扬霖